建瓯市总医院( 建瓯市立医院)

建瓯市立医院院史

发布时间:2012-07-01 阅读 : 16393

建瓯市立医院院史

      千年古城建瓯城东有一处引人入胜的风景,在被誉为“东南伟观”的府级孔庙旁,有一所百年老院,与黄瓦红垣,雕梁画柱,古朴厚重的孔庙相比,市立医院耸立的高楼,流光溢彩的中心花园和飞花溅玉的大型喷泉,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派现代、详和的景象,然而院内矗立着的众多参天古樟,它们却象一位睿智的老人,见证着这所医院曾经饱受的沧桑和战火的洗礼。
      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,清政府迫于英国人的坚船利炮,于1842年8月24日,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—《中英南京条约》,敲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,从此掀开了中国半封半殖民地的近代史,随着口岸的开放,各地传教士接踵而至,1886年(清光绪十二)年,英国传教士在建瓯南雅等地施医传教,1889年(清光绪十五年)初,英国传教士胡约翰、医士叶先声在建瓯南雅、上堡、际上等处建教堂,并在南雅首设医馆,西方医学从此走近了建瓯,走进闽北,就此拉开了建瓯市立医院百年的历史序幕。
       一九零零年(光绪二十六年),英国教会得到清政府支持,租赁大龙须巷(建瓯城关内)民房设医馆。同时英国医士白立志与楚惟善在城关仓长路,青云路(建瓯市立医院现址)购地基建济世医院及妇幼女医院。英国教会白立志医士任院长,医院设男病床五十张,女病床30张,古顿医士从英国带来显微镜,开始给病人做血液等检验。医院当时已能施行一些腹部小手术,一九零五年教区委派魏仰基任华人院长,协助白立志院长对外工作。一九一零年(宣统二年),开始招收学生培养医士人才。一九一四(民国三年),欧洲大战暴发,政府派医院第一届毕业生参加我国参战工兵队,担任救护,战后,协约国军队发给消毒器一架作为纪念,医院从此有了现代消毒工具。
       一九二四年(民国十三年),黄道培等人到崇安(今武夷山市)开办济世医院分院,白立志院长回英国,由黄道善代理院长。一九二七年(民国十六年),济世医院改名为基督教医院,一九三一年,崇安分院停办,黄道培回院任院长。一九三七年(民国二十六年)英国人宋约翰任院长,医院因经济困难,成立董事会管理医院。一九三九年(民国二十八年),崇安分院重建至一九四三年被日机炸毁而撤销。一九四三年(民国三十二年)十月三十日,九架日机对建瓯实施狂轰滥炸,医院中弹三枚,死二人,次年,城厢又频遭日机轰炸,医院不得不将一部份病人及药械转移木西林(城南郊),英国人宋约翰回国后,林孙谋医师奉教区之命兼任院长。一九四六年开办附属志善高级护士职业学校,林孙谋兼校长,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三日建瓯解放,同年十二月,志善护士学校向省卫生厅报请立案。一九五二年十月,经省卫生厅批准同意,建阳专署派员,组织接办委员会,对医院进行接办(全院共有工作人员24人),结束了该院由教会管理的历史。(待续)

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